那日拈花

有一个年轻人,站在长安的街头,看见执金吾的车骑盛大壮观,威风凛凛的驶过街市。年轻人暗暗对自己说: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 人群里有另个年轻人,惊诧于车骑的豪华,暗暗对自己说:就是剥削阶级,有一天要消灭它……

Monday, January 10, 2005

到新大陆!(后窗,之四)


小Map说她此生受瓦格纳影响最深,我不喜歌剧,对瓦格纳也一直感触平平,但我知道有个人和她一样也喜欢瓦格纳,这个人就是德沃夏克。

在同时期的古典作曲家里,德沃夏克是比较受中国人熟悉和喜欢的,这主要得益于他著名的《自新大陆交响曲》(From the New World,作品第9号)。改革开放后不久,这部交响就在当时北京的“天桥剧场”公演,听者哗然。我很能理解当时的听众在接触到第一个乐章的第一个小节是,内心是多么的震慑,就好似我同样可以理解百多年前载着德沃夏克的渡轮进入纽约的弗吉尼亚港,看到自由女神像的一刻,他是有多么的震慑。而第二乐章浓浓的波西米娅音乐,又适时地点亮了国人所特有的挥之不去的淡然乡愁,国人因爱国而迷恋肖邦,他们也因爱国而喜欢“自新大陆”。当第四乐章主题音乐再次响起的时候,爱与期待交织在了一起,热血沸腾。德沃夏克就这样为国人所熟悉了。这部著名的交响有许多不同的版本,我个人更偏好Karajan在1964年为DG录的那张,60年代的卡拉扬,真是年轻而充满朝气啊,他的张扬似乎能传达乐曲中美国所能带给人的不自知的敬畏。库布里克的版本也好,然而架子搭得很大,内容却有点空,外强中干,感情缺了些。

说说德沃夏克吧,Antonin Dvorak,1841年出生于捷克布拉格一个屠夫家庭,(说起屠夫,依莎贝拉同学常会想起巴尔扎克^^),而按照捷克的传统,长子是要继承家中事业的,然而德沃夏克的父亲却很支持他去搞音乐,不知是不是后人穿凿的。音乐学院毕业后顺利进入国家剧团,十几年稳扎稳打,终于凭借1873年的爱国音乐《赞歌》(op.30)而一举成名,而后出访英国,获剑桥荣誉博士学位,又任布拉格大学校长,及纽约音乐学院院长,于是得以赴美,从而有了前面提到的那部交响。

德沃夏克的音乐和他的生平一样简单,没有太多的挣扎与苦难,即便是哀愁,也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比起他的好友柴科夫斯基,他的人生轨道要正常的多,也安稳的多,毕生的音乐风格没有太大改变,1865年和1895年的两部大提琴都是我的最爱,时隔三十年。

此后德沃夏克也没有经历太大波折,1895年回到波西米娅,他被任命为布拉格音乐学院院长,直到去世。他的60岁生日被当作全国庆典来祝贺,他的音乐是捷克的第二国歌,比起他的前辈斯梅塔纳,他更称得上至哀至荣。平淡的人生,何尝不是一部传奇。美国改变了他的一切,但他的灵魂仍属于波西米娅。

德沃夏克不知道,他有很多知音的,在中国。

附:偶然看到的一篇很好的关于《自新大陆》的乐评

3 Comments:

  • At 1/10/2005 12:59 pm, Blogger exiula said…

    很喜欢你的文章, 清新,自然,流畅。可以加你的连接吗?

     
  • At 1/10/2005 5:07 pm, Anonymous Anonymous said…

    谢谢,欢迎,把你的连接也告诉我,我也加你

    clavichord

     
  • At 1/10/2005 5:58 pm, Blogger exiula said…

    谢谢, 我加了你的连接。

    我的地址 http://exiula.blogspot.com/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