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日拈花

有一个年轻人,站在长安的街头,看见执金吾的车骑盛大壮观,威风凛凛的驶过街市。年轻人暗暗对自己说: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 人群里有另个年轻人,惊诧于车骑的豪华,暗暗对自己说:就是剥削阶级,有一天要消灭它……

Sunday, July 24, 2005

[小说]静芬 (的尾声并后记)

《静芬》我写完啦,哈哈。全篇太长,懒得贴了,把结尾弄上来,加了个小小的后记,证明我最近的时间都花在哪儿上了~

(尾声)
静芬一个人走在前面,西二长街的宫灯都已点亮,在沉沉夜色下明灭可睹,把排排琉璃瓦都映成了绛红色。她快步而行,却是漫无目的,小黄门的太监沿路垂手而侍,看见她来便一个个地纷纷行礼,她也不答,自顾幽幽前行,只觉得恍惚间,一个身穿明黄袍子的小男孩自甬道尽头兴高采烈的迎面跑来,边跑边摆手高呼“免了,免了,免礼了……”声音清脆伶俐,在宫墙与耳膜间碰撞。
她一惊,忙回头:“铭儿,刚才那孩子,那孩子……那孩子?”
铭儿跟进几步,扶住她道:“太后,在哪儿,您说哪个,哪儿有什么孩子?”
她停住脚步环顾,夜迟了,雾霭重重,轻轻一声脆响,脚下竟有一片干枯的槐叶孤零零的碎落,抬头望去,整个禁宫似都在太息,连远处的景山也是光秃秃的,北京城的冬天,终于来了。

(后记)
其一:越二年正月甲戌,崩,年四十六。上谥曰:孝定隆裕宽惠慎哲协天保圣景皇后。合葬崇陵。
——《清史稿•后妃传·德宗孝定景皇后篇》

其二:静芬死后依旧制与光绪皇帝合葬于崇陵,孙中山写挽联“女中尧舜”。据说她死前最后一句遗旨,是指着年仅四岁的溥仪对身边的前清旧臣和民国代表说:“……别难为那孩子。”

其三:我高中的时候家住在北四环,去颐和园很方便,于是假期经常和朋友们坐公车跑到那里划船打牌,有次在园子里逛的时候去了宜芸轩,正赶上一堆旅行团的人,导游趴在窗玻璃上指着里面的一个中空檀木方桌介绍说:这是光绪的皇后当年的饭桌,因为她一直心情郁闷食难下咽,于是宫人们就做了这张桌子给她,中间空的那部分养鱼,上面罩上玻璃,用这张桌子吃饭,就能增加食欲。
这是我第一次知道一个关于隆裕本人的故事,而不是关于光绪的那个皇后……我后来在想,一个人能够到达茶饭不思的地步,那恨意里一定是饱含了爱的吧。

是为文。

2 Comments:

  • At 7/26/2005 7:47 am, Blogger Unknown said…

    记得一个小说家曾经说:“短篇比拼的是悬念,中篇比拼的是情节,长篇比拼的是命运。”

     
  • At 7/26/2005 9:20 am, Blogger 鹤渡 said…

    zeiko你一说我茅塞顿开啊!难怪历史小说往往都是长篇!记录,记录ing~

     

Post a Comment

<< Home